在半導體制造廢水處理中,過濾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用于去除多種污染物,包括懸浮固體、顆粒物、膠體、金屬離子、有機物、氟化物等,以滿足嚴格的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。根據處理階段和目標污染物,常用的過濾器主要包括以下幾類:
一、 預處理/初級過濾
1. 篩網過濾器:
作用: 去除大顆粒雜質、碎屑、纖維等,保護后續精密設備(如泵、膜系統)。
類型: 粗格柵、細格柵、籃式過濾器、自清洗過濾器。
應用: 廢水進入處理系統的第一道關卡。
2. 多介質過濾器:
作用: 深度去除懸浮固體(SS)、膠體、濁度、部分有機物和鐵錳等。利用不同粒徑和密度的濾料(如無煙煤、石英砂、石榴石、磁鐵礦)形成多層過濾床,進行深層過濾。
應用: 砂濾(Sand Filtration)是常見的預處理步驟,為后續膜處理(如UF, RO)提供進水保護。
3. 活性炭過濾器:
作用: 主要吸附去除溶解性有機物(TOC)、部分重金屬離子、色素、異味、殘留氧化劑(如余氯,保護下游膜)。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和發達的孔隙結構。
應用: 常用于有機溶劑清洗廢水、光刻膠顯影/去膠廢水、CMP(化學機械研磨)廢水等的預處理,以及反滲透前的脫氯保護。
4. 除氟過濾器/反應沉淀系統:
作用: 專門針對含氟廢水(如刻蝕、清洗工序產生)。通常先通過化學沉淀(加入鈣鹽,如石灰、氯化鈣,生成氟化鈣沉淀),然后配合絮凝沉淀池和介質過濾器(如砂濾、活性炭濾)去除形成的沉淀物。
應用: 氟化物處理是半導體廢水處理的核心環節之一。
二、 核心深度過濾/分離技術
5. 超濾:
作用: 利用中空纖維或平板膜,孔徑通常在0.01-0.1微米,能高效去除膠體、細菌、病毒、大分子有機物、以及絕大部分懸浮固體,產水濁度極低。是反滲透(RO)最有效的預處理屏障。
應用: 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廢水處理的中間或深度處理環節,為RO提供高質量進水,極大減輕RO的污染負荷。
6. 反滲透:
作用: 利用半透膜和高壓驅動,去除水中絕大部分溶解鹽分(脫鹽率>98%)、離子(包括重金屬離子、硼等)、有機物、微生物等。是獲得高品質回用水(如超純水制備水源、冷卻塔補水、工藝沖洗水)的關鍵技術。
應用: 半導體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的核心單元,常位于UF之后。處理含氨氮廢水時,常需與離子交換或高級氧化組合。
7. 納濾:
作用: 介于UF和RO之間,孔徑約1納米。能選擇性去除二價及高價離子(如Ca2?, Mg2?, SO?2?)、小分子有機物、部分一價離子,對單價離子(如Na?, Cl?)去除率較低。運行壓力通常低于RO。
應用: 在半導體廢水中,可用于特定組分的分離,如軟化(去除硬度離子)、部分脫鹽、去除特定有機物或染料分子(如果用到)。
三、 精處理/離子交換
8. 離子交換樹脂:
作用: 通過樹脂上的可交換離子(H?, OH?, Na?等)與水中的目標離子(如金屬離子 Cu2?, Ni2?, Cr3?;銨根離子 NH??;陰離子 F?, SO?2?等)進行交換,實現離子的深度去除和水的軟化/除鹽??煞譃殛栯x子交換樹脂、陰離子交換樹脂、螯合樹脂(對特定重金屬有高選擇性)等。
應用:
精處理: RO產水后的進一步提純,用于制備超純水(UPW)。
特定污染物去除: 深度去除低濃度的重金屬離子(即使經過RO后殘留的)、硼、硅、氨氮等。
回用前處理: 確?;赜盟|滿足特定要求。
濃縮液處理: 處理RO濃縮液中的有價值金屬或有毒離子。
9. 電去離子:
作用: 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電滲析器的隔膜之間,在外加直流電場作用下,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和樹脂的離子交換作用,實現連續深度除鹽和樹脂的電再生。無需化學再生,產水水質穩定且高。
應用: 主要用于RO產水的精處理,制備超純水(UPW),是半導體行業超純水制備的標準工藝之一(RO + EDI)。
四、 其他輔助過濾/技術
微濾: 孔徑約0.1-10微米,用于去除更細小的懸浮物、部分細菌等。在半導體廢水處理中,可能用于某些特定環節或作為UF的預處理。
袋式過濾器/濾芯式過濾器: 作為保安過濾器,通常安裝在關鍵設備(如RO、UF膜組件)的進口前,去除可能從上游泄露的微小顆粒物(如破碎的活性炭、樹脂碎片等),孔徑通常在1-25微米。
化學沉淀/絮凝后的固液分離設備: 雖然本身不是嚴格意義的“過濾器”,但如沉淀池(澄清池)、溶氣氣浮(DAF)等,是去除化學混凝/沉淀形成的礬花(包含重金屬氫氧化物、氟化鈣、磷酸鹽等)的關鍵步驟,其出水往往再經過介質過濾(如砂濾)進一步去除殘留懸浮物。
膜生物反應器: 如果廢水含有較高濃度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(如部分CMP廢水、有機清洗廢水),MBR(將生物處理與膜過濾結合)也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技術,能獲得高質量、低濁度的出水。
選擇和應用要點
1. 水質特性: 必須根據具體半導體廠產生的廢水成分(F?, NH?-N, TOC, SS, 金屬離子種類及濃度、pH、含鹽量等)選擇合適的過濾組合和工藝路線。
2. 處理目標: 是達標排放、部分回用(如廠務用水)還是制備超純水(UPW)?目標不同,所需的過濾精度和組合差異巨大。
3. 系統集成: 過濾器通常不是單獨工作的,而是組合在一個完整的處理流程中。例如:`格柵 -> 調節池 -> 除氟沉淀 -> 混凝沉淀/氣浮 -> 多介質過濾 -> 活性炭過濾 -> UF -> RO -> EDI -> UPW`。
4. 污染控制與維護: 膜過濾(UF, RO, NF)和活性炭、樹脂都存在污染或飽和問題,需要設計有效的清洗(CIP)和再生程序,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
5. 濃縮液處理: RO、NF等膜過程會產生濃縮液,需要妥善處理(如進一步蒸發結晶、高級氧化、或專門的處理單元)。
6. 成本考量: 投資成本(CAPEX)和運行成本(OPEX,如能耗、化學品消耗、膜更換、廢渣處置)是重要因素。
總而言之,半導體制造廢水處理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過程,多介質過濾器、活性炭過濾器、超濾(UF)和反滲透(RO)是最核心和常用的過濾單元,離子交換(IX)和電去離子(EDI)則主要用于深度除鹽和超純水制備。具體應用哪種或哪幾種過濾器,需要根據實際的廢水水質、處理規模、最終水質要求以及經濟性進行綜合設計和選擇。
相關資料:
技術支持:
設備咨詢前請完善我司工況調查表,以便我司工程師提供更完善的過濾方案!